来源:腾之源 发布时间:2020-04-30 点击:次
一、方案背景
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加快全球配置资源、整合生产、整合市场的步伐,产业垂直解体、贸易碎片化、全球价值链深度分解,全球生产要素重组、服务外包、产业转移掀起高潮,供应链思想风靡全球。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动荡多变,产业进入深度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日益从经济竞争的幕后走向前台,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率,已经成为企业、产业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战略也成为许多国家及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将“全球供应链”列为“国家安全战略”,除美国外,德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自己的全球供应链战略,德国提出的“工业4.0”,不仅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更是德国的产业供应链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在我国工业、商贸、流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加速创新和应用,重塑和再造了企业内部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有利地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017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份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供应链创新应用的指导意见,发文规格之高、涉及范围之广、研究问题之前沿均为史上首次,由此可见国家对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我国产业供应链国际竞争力的决心和力度,势必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力点。加强培养多层次供应链人才是作为《意见》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之一,可见供应链人才培养的重视。
二、方案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采购、电商、快递等业态融合交叉发展,现代物流向供应链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已经逐渐发展步入智慧供应链新阶段,提高供应链竞争力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供应链的讯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供应链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社会大背景的前提下,就要求高等院校充分利用与社会发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从知识学习方面和创新创业能力两方面,构建新型双创人才培养的模式,深化研究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改革,为我们供应链行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国际化、高素质、管理型的应用型人才。
上海百蝶以十年教育产业服务经验,结合供应链发展最新成果推出供应链双创人才培养解决方案,以仿真软件为教学载体,配以科学专业的教学课程,在仿真模拟与实战对抗中全方位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供应链管理意识和提高学生在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亦愿为中国供应链创新创业教育尽绵薄之力。
2.1 必要性分析
2.1.1 打破传统,培养新型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许多商业模式的产生正在颠覆着诸多传统行业的生存,先进商业潮流,如“盒马鲜生”、“智慧物流”等新模式为代表的“供应链”竞争,模式层出不穷。企业的变革要求对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需求从而发生了改变,不但要学习了解供应链的知识,还要有基于供应链的视角下的创新创业的能力。
2.1.2供应链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它是一个大跨度、多领域的专业课程,对于未出校门的同学来说是难理解、难应用的课程。因此,供应链管理实战尤为必要,让同学知行合一,提高学习的效果。
2.1.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高校最为广泛的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教学法,在理论教学部分,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这种传统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缺少师生交流和互动,老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授受知识。供应链双创实战是基于教学做一体化开发的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是基于互联网,以学为中心,在做中学、学中做,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佳实践方案之一。供应链双创实战课程在ITP教学平台的支撑下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转变。
2.2 方案理念
2.2.1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2.2.2互联网+
“互联网+教育”是国家战略“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锋和新锐,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力引擎。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顺应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利用互联网技术替代教师的部分职能,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让教师从学情分析的苦海中脱离出来。类似这些工作,技术显然会比教师做得更加出色。毕竟在传统条件下,面对班上几十名各具特色的学生,教师根本无法完成一对一的学情分析,他们只能依靠经验做出大致的推断。但对于技术来讲,一个人和几十人、几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只要有合适的分析模型,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客观的判断。
2.2.3体系化推进教学改革
教学课堂、实训室、教材等教学节点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解决表象问题,只有全面统盘梳理总结诊断,找到“病根”,以“中医调理”的方式,加强顶层设计,从教的环境、教的方法和教的内容等多方面入手,体系化推进教学改革。
三、方案建设
3.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3.1.1 课程定位
《供应链双创实战》课程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为方针,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以模拟经营软件为教学载体,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项目化的教学设计,构建基于理实一体和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旨在开发面向开设供应链课程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解决方案。
3.2.2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基本原则
①以教育教学要求为方针
“供应链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基于供应链创新战略顺利执行的保障措施,多层次供应链人才培养需求与供应链课程的设计内容紧密结合,以最急切的需求设计最紧密的课程,紧跟国家战略执行步伐;
②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基础
项目化课程开发与设计必须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指导思想,才能实现项目化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目的。将典型供应链角色高度仿真,以现实企业业务活动配载课堂教学,为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的对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以供应链管理为框架
供应链的设计与组织以系统化方式进行,各角色之间相互管理,共同作用,因此所有课程的设计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统筹系统化的供应链知识体系,做到前后呼应;
④以先进商业模式为内核
商业模式的发展日新月异,供应链的设计组织与使用管理也随着变化。传统商业模式的生命力与持久力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减弱直至淘汰。《供应链双创实战》课程结合时下最新的商业模式,将其渗透到各管理决策教学当中,以先进的商业模式建立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⑤以管理决策任务为驱动
著名管理学家西蒙的名言“管理就是决策”,《供应链双创实战》课程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业务活动以“决策点“形式设计课程,将决策点导入任务中,从”理实一体化“出发,通过任务课程的教学与执行过程学习,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并学以致用。
⑥以供应链协同建设为目标
现代商业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单个企业独立壮大的实践已经难以实现。供应链协同思想以供应链上相关行业相互合作、信息共享的运作方式来进行供应链网络的建设;课程的设计节奏以供应链协同建设的步骤来进行,来逐渐增强供应链管理的柔性。
(2)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课程教学团队以ISCM教学平台为基础,以四大供应链角色(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为模板,按照企业基本的业务组成,以“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等业务模块为教学载体,以运营企业发展为日常任务,以供应链协同管理为目标,在决策任务驱动为教学组织方式,以游戏形式模拟企业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仿真过程中学到系统化的创业知识,并能在模拟企业运营过程中学以致用,锻炼创业必备的专业能力与实际经验。同时辅以”供应链双创准备和实战推演“,使得课程更加立体。
3.2 课程设计
3.2.1 课程内容
《供应链双创实战》课程共分为六大模块,分别为:供应链双创准备、制造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分销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零售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物流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供应链双创实战推演。各模块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
“供应链双创准备”模块以供应链认知和供应链计划书编制两大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的旨在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制造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模块,以供应链中的“制造商”为创业对象,来进行创办企业和运营企业相关的管理决策教学,使其发展成为供应链角色体系中的核心企业。其他三大模块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供应链双创实战推演”模块依据ISCM软件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经济对抗环境中创业并生存,以供应链的组织形式进行竞争,一方面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面对竞争环境下的创业坚持与抗压能力。结合课程内容,编制出教学大纲如下:
项目 |
子项目 |
任务 |
项目一、制造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
子项目一、基于功能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子项目二、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项目二、分销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
子项目一、基于功能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子项目二、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项目三、零售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
子项目一、基于功能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子项目二、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项目四、物流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
子项目一、基于功能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子项目二、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项目五、供应链的构建与运营 |
子项目一、供应链的构建与运营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与运营 |
项目 |
子项目 |
任务 |
项目一、制造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
子项目一、基于功能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子项目二、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项目二、分销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
子项目一、基于功能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子项目二、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项目三、零售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
子项目一、基于功能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子项目二、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项目四、物流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
子项目一、基于功能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子项目二、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双创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 |
|
任务二、供应链的运营 |
||
项目五、供应链的构建与运营 |
子项目一、供应链的构建与运营 |
任务一、供应链的构建与运营 |
3.2.2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够使学生了解基础的供应链相关知识,掌握四大典型角色的创业方法与运营技巧,培养其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在竞争环境中创办企业、经营企业的能力和经验,同时锻炼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最终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尝试将其所学应用于社会企业与创业活动中。
名称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掌握供应链设计的基本流程; 2、掌握供应链计划书的编写方法与技巧; 3、掌握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
技能目标 |
1、能够独立创办供应链模拟企业并在运营过程中能够科学的进行管理决策; 2、能够对于供应链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科学的分析和初步的解决能力; 3、在竞争环境下能够进行SWOT分析,在与竞争对手的博弈中能够扛住压力,带领企业发展; |
素质目标 |
1、具备良好的企业管理素质:责任感、决策力、领导力、抗压能力、自我调整能力; 2、具备成为创业者的基本素质:眼界、敏感、忍耐、明势、胆量、自省等; 3、具备敢于打破传统,在破中立的创新精神; |
名称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掌握供应链设计的基本流程; 2、掌握供应链计划书的编写方法与技巧; 3、掌握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
技能目标 |
1、能够独立创办供应链模拟企业并在运营过程中能够科学的进行管理决策; 2、能够对于供应链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科学的分析和初步的解决能力; 3、在竞争环境下能够进行SWOT分析,在与竞争对手的博弈中能够扛住压力,带领企业发展; |
素质目标 |
1、具备良好的企业管理素质:责任感、决策力、领导力、抗压能力、自我调整能力; 2、具备成为创业者的基本素质:眼界、敏感、忍耐、明势、胆量、自省等; 3、具备敢于打破传统,在破中立的创新精神; |
表3-1 《供应链双创实战》课程教学目标
3.3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教学实施主要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任务导入——主要说明本任务的内容要求和方法要求;
第二步:自主学习——学生根据任务配套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第三步:决策计划——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独立练习,实施执行相关任务对应管理决策;
第四步:方案实施——相关课程教学完成,学生形成创业计划书等实施方案,严格依据计划书各决策内容进行仿真,教师巡场答疑;
第五步:总结评价——方案实施结束,组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第六步:老师点评——根据整体教学做历程,教师选取典型正反案例进行点评;
3.4 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60%,终结性考核40%,满分为100分。具体安排如下:
考核方式 |
考核内容 |
考核标准 |
权重 |
过程性考核 (60%) |
供应链计划书编写 |
结构完整性、项目可行性 |
20% |
供应链计划书实施 |
决策执行契合性、项目执行程度 |
20% |
|
出勤纪律 |
考勤记录 |
5% |
|
学习态度 |
课堂表现 |
5% |
|
终结性考核 (40%) |
实战对抗能力 |
平台生成对抗结构分析报表 |
40% |
考核方式 |
考核内容 |
考核标准 |
权重 |
过程性考核 (60%) |
供应链计划书编写 |
结构完整性、项目可行性 |
20% |
供应链计划书实施 |
决策执行契合性、项目执行程度 |
20% |
|
出勤纪律 |
考勤记录 |
5% |
|
学习态度 |
课堂表现 |
5% |
|
终结性考核 (40%) |
实战对抗能力 |
平台生成对抗结构分析报表 |
40% |
表3-3课程考核评价标准表
四、产品功能
供应链双创实战平台(ISCM)具备供应链四大角色(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的模拟仿真功能,并能够进行角色之间的合作经营与实战对抗。平台将中国的34个主要城市的经济系统进行模拟还原,学生可在任意城市内进行仿真操作;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动化的策略执行功能,让学生能够即刻感知策略带来的结果,从而更深刻地学习相关知识。产品下属六大模块,六大模块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4.1 完整的供应链商业环境
四种典型供应链角色企业合作与竞争,辅之以真实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型,以及供应链相关NPC角色,学生可在全国市场范围内自由建设供应链,组织形式存在无限可能,为学生创造完整的供应链商业环境;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为下列五大模块奠定供应链方案设计理论基础。以“供应链设计方案”编制过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供应链环境下创业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各个角色的模拟仿真任务提纲挈领。
4.2 制造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以“制造商”为创业角色进行模拟仿真。平台参照中国当代先进制造企业,模拟其真实完整的业务流程,并将优秀的管理理念、方法以游戏化方式呈现;
平台中“采购、生产、库存、销售、财务”五大业务模块,基本涵盖典型制造企业的日常业务,提取各业务模块中的管理决策点,以决策执行方式进行模拟仿真,严格遵循“管理就是决策”理念,让学生在庞杂的企业活动中学到管理的精髓;
依据科学算法,平台以自动化方式执行各决策变量,使学生“瞬间”感受决策带来的变化,能够更深刻地学习对应知识;
平台置入高度仿真的工厂3D场景,学生在仿真过程中,通过“浸入式”方式学习,能够完美体验到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工作的感受。
4.3 分销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以“分销商”为创业角色进行模拟仿真。平台默认学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分销任务的可能性,学生可根据其企业发展战略在全国市场中自由发展;
平台提供三种不同规模的角色选择,每种规模对应不同的业务处理能力,供学生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择优选择;
不同的发展策略,产生不同的企业经营状况,平台具备任一角色都能成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的功能,规则不限,模式万变;
平台置入高度仿真的分销商3D场景,学生在仿真过程中,通过“浸入式”方式学习,能够完美体验到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工作的感受。
4.4 零售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以“零售商”为创业角色进行模拟仿真。平台参照典型零售店的基本结构,模拟零售商的日常工作业务,让学生以”店主“的身份进行实际操作:产品采购、产品上架与下架、产品库存、产品定价与促销等业务;
平台选取并模拟9种典型产品的市场需求趋势,提供实时的产品供需关系表,学生可在模拟过程中依据该信息及时调整其运营策略;
平台置入高度仿真的零售店3D场景,学生在仿真过程中,通过“浸入式”方式学习,能够完美体验到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工作的感受。
4.5 物流商为核心供应链双创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以“物流商”为创业角色进行模拟仿真。平台参照中国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模拟其业务流程,提供真实的业务仿真活动;
对应物流公司的两大业务:运输和仓储,平台分别提供相应的仿真对象:运输车辆和仓库产品,学生可以在模拟过程中自由选择合适的仿真对象,来进行真实的业务操作;同时,平台结合现实中各城市真实距离来模拟出一套贴近于真实物流企业的运输产品价格系统,使得学生能够更真切的感受到物流公司的业务细节;
平台引入合同“优先级”理念,来确定订单服务顺序,为学生提供深层次的企业合作理念;
平台置入高度仿真的物流企业3D场景,学生在仿真过程中,通过“浸入式”方式学习,能够完美体验到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工作的感受。
4.6 供应链双创实战对抗
平台提供联网模式,学生以角色扮演方式,各自选择其扮演角色,在同一个经济系统中相互合作,共同竞争;另学生在对抗过程中可以进行实时交流;
平台通过模拟全国34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律,模拟出各具特色的经济系统,学生可以在全国范围下自由选择城市发展,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趋势会影响其发展进度;
同时,平台提供实时的财务报表,可以让学生在对抗过程中及时掌握其公司经营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最后,对抗结束过后,系统会根据整个对抗过程自动生成各自企业的对抗分析报告,以及所有对抗成员的对抗结果对比分析报告,让学生及时的了解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及同优秀企业之间的差距。
4.7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任务设计
按照不同类型行业的特点,分别设计对应的训练项目;学生从任务描述中了解任务内容及方法,从知识链接中查找理论知识,从教师演示中学习任务的完成步骤和方法,从模仿训练中独立完成任务,从强化训练中巩固任务学习,从评价总结中归纳评价课程学习,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达到高融合度“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单人和小组相结合的作业模式。
4.8信息化、互联网化开展教学
课程以ITP教学平台作为入口;教学开展是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简称:ITP教学平台)为基础,以VR/AR为教学载体,以项目化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混合教学模式为教学方法,以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为支撑的物流职业能力培养生态体系;支持跨平台多种系统平台下直接访问, 支持windows 平台网页访问, Ios、Android 手机、pad 可直接下载教学平台应用访问,随时随地学习。
五、方案特色
5.1 完整供应链商业环境
四种典型供应链角色企业创办与合作,辅之以真实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型,以及供应链相关NPC角色,学生可在全国市场范围内自由建设供应链,组织形式存在无限可能,为学生创造完整的供应链商业环境;
5.2 3D游戏化界面设计,寓教于乐
平台以现实企业的典型运作方式高度仿真,以3D游戏形式呈现各类型企业的业务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以游戏玩家的身份感受真实企业的经营活动;
5.3突出供应链经营策略运算与设计
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纷乱复杂、枯燥乏味,平台创造性地将相关知识以“决策点”方式呈现,让学生在系统完整的策略运算设计中学习到最精髓的知识;
5.4 AI智能化设计保障有序教学展开
人工智能相关算法的应用,保障各经营决策的精准执行,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给出学生最准确的反馈,使得各教学内容能够有序通畅的展开。
上一篇:电商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